350、钱贵认投-《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第(2/3)页

    但是与之相对的,还要推行耗羡归公,否则在征税之后上交到朝廷国库的过程中,难免有许多损耗,若是把这部分交给押送人员,又是一种能逼得家破人亡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要给官员们提升一些待遇,老朱也真是的,实在是太抠门了,连朱楩都觉得官员们的俸禄确实太少了。

    还有太多太多了,说白了这一次朱楩真正遇到的麻烦,与刘庞二家倒是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他遇到了来自朝廷,来自自己老爹的压力。

    “官田,恐怕今后还是要把天下土地全部纳为官田,而后给百姓们按照户籍人口分发土地数量,让其有田种,这才是王道。土地兼并必须就此杜绝,否则迟早还会步入下一个轮回。”

    历朝历代到了末期,都逃脱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百姓的土地基本上都被兼并没了,百姓们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反。

    很多朝代的更迭,除了被外族入侵覆灭的,就是农民起义推翻的。

    朱楩既然知道问题所在,自然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这些问题。

    只是现在还不是他登基坐殿去想这些问题的时候。

    至于罗贯中的建议,看来这位杭州知府也不干净啊。

    可真能这么简单吗?

    “殿下,连小老儿身处江南,都曾听闻您的贤名。只要您肯像之前溧阳县那样,事后开仓放粮,让百姓们见识到世家的财富,把矛盾转移,或者说激发百姓与世家之间的矛盾,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只要您能拖到上位,到那时再来改善民生与百姓的生活条件,只要您确实是一心为民,一心为公,百姓们自然会传颂您的功名。”

    “所以,当断则断,”罗贯中说到最后时,目光闪烁着异样光彩。

    此时的他,仿佛恍惚间回到了过去,回到他还曾理想远大,想要平定乱世开创盛世的时候。

    所有人都知道,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拥刘反曹的,他有那个野心‘匡扶汉室’,可惜他最后没能实现理想,主要是没有遇到明主啊。

    至于眼前的这位殿下是否是明军。

    罗贯中也不知道今后的事,他只知道至少现在,朱楩不会与世家同流合污。

    不论朱楩是为了什么而要对世家出手,一旦除掉刘庞二家,杭州府境内百姓们可以重新得到土地。

    百姓愚钝,目光浅显,不明白刘庞二家包藏祸心。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刘庞二家掌握着所有土地和天文数字的粮食,可百姓又有什么呢?

    同时罗贯中也很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刘庞二家一直掌握着整个杭州府的土地,这里就是他们的粮仓啊。

    古代士族世家之所以地位显赫,很大原因就是他们掌握着特权,以及经过数代人所积累的土地和财富。

    古代只要有粮食,一旦到了兵荒马乱的时候,就能立即招揽大量的兵马。

    百姓们平时是农民,可到了战乱时代,那就是现成的兵源。

    万一国家动荡,刘庞二家心生反意该如何是好?

    想那张士诚当初响应刘福通义旗揭竿而起时,连刘福通自己也不过号称‘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罢了。

    张士诚最初也只不过是一群草寇起家。

    如今距离元末那段天下义军并起的乱世也没过去多少年,满打满算,朱元璋建立大明也才不到三十年啊。

    何况前面一直提到过,包括云南在内,各地土司部族一直都不老实,反反复复总有造反现象出现。

    等于说大明之前外有蒙古草原的压力,内部也不稳定,江南世家还没事找点小茬,主打一个乱乱哄哄。

    其实这才是明朝的现状。

    海上还有倭寇,跟苍蝇子似的,威胁不大,但是很烦。

    而且西边还有吐蕃和东察合台汗国,如今西察合台汗国也传来不好消息,东边还有朵颜三卫之外的女真三部。

    不说内忧外患,其实也存在着不少隐患。

    不怪朱元璋急着分封藩王,而且还让朱楩这一代藩王也都去就藩了。

    实在是边关让人不放心啊。

    朱楩陷入了沉思,他在思考该怎么选择。

    罗贯中给出两个计策,要么就是心狠手辣,直接以谋反罪名把刘庞二家彻底铲除。

    要么就从杭州官场入手,找出刘庞二家与官员勾结的证据,然后再从官员身上入手,彻底钉死刘庞二家。

    前者是阴谋,后者是阳谋。

    阴谋的好处是简单轻松且直接,阳谋的好处是有正当理由。

    阴谋的坏处是容易落人话柄,而阳谋的坏处则是也许根本不存在勾结的证据。

    “我知道了,感谢先生指点迷津,”朱楩拱拱手,起身准备告辞了。

    罗贯中也赶紧站起身,把贵客一路送到了大门前。

    从罗家出来之后,李景隆突然问道:“十八叔,我看这老头儿有点脑子啊,你不如把他也收服了当府臣多好。”

    “我看你是没脑子,你猜猜他都多少岁了?”朱楩没好气的骂了一声。

    罗贯中此时怕不是得六十多岁了,这时候才请他出山?疯了吗?

    不过,朱楩想了又想,竟真转头又敲开了院门。

    原来朱楩是想起了一个人,不是旁人,正是所谓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那姚广孝应该算作是和刘伯温一个时代的人吧?只是在刘伯温帮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姚广孝就已经出家了,根本不敢出世,或许也没有机会出世?

    说到底姚广孝还是比刘伯温要小二十来岁的。

    所以在刘伯温的时代,姚广孝未必就有黑衣宰相的能耐。

    真正让姚广孝一战成名的,自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可此时的姚广孝,也已经快六十岁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