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文章也肯定会被通过的。 康教知识叹息。 张洛要是再早些选读五经。 说不准明年整个童子试都能过了。 康教谕心里自己。 还能不能在晋江县。 等到张洛考过童试的那一天。 像康教谕这种刺头官员。 上司都不太喜欢。 都会有空位。 就把你放到其到位子上去。 免得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课堂之上。 康教谕单独拿出张洛的文章。 给三人开始讲解起来。 这种必过县试的文章。 对于胡照和张胜文。 这些寒门子弟是很可贵的。 他们家里没有老师。 于是即使再困。 也都打起了精神。 张洛听着康教谕。 对自己文章的讲解。 又有了些新的理解。 一个半时辰的课结束后。 三人都学到了不少。 课结束后。 康教谕把张洛喊来书房。 “康老师。” “张洛啊,文人读书科举才是正道。” “不能一味的沉迷于戏曲小说啊。” 张洛猛着点头。 康教谕是他的恩师。 自己就算不听。 也得表面上答应下来。 况且康教谕说的不重。 没有让张洛以后别再捣鼓了。 只是让张洛收收心。 在县城里有了名声自然很好。 但不可本末倒置。 康教谕说道: “你们镇海卫有印书的地方?” 张洛点了下头。 《奇珍异文录》是从镇海卫来的。 整个晋江县城都知道了。 康教谕接着说道: “我有个想法。” “打算把前人的一些名文。” “给印成册子。” “好让学子们好生读下。” “我找了何知县。” “他是同意的,还给了银两。” “但是印书实在耗钱。” “镇海卫能把这事给接下吗?” “县学会出钱的。” “但是给不了太多。” 前人名文? 张洛怎么把这类给忘记了。 明代十分推崇前人名言名文。 以后的文报。 可以出很多前代的著名文章啊。 想到这里,张洛对康教谕说道: “老师要想出书。” “学生当然可以帮忙。” “我还可以提供先父留下的一些文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