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华族的家底-《怒海覆清1852》
第(3/3)页
商人们进行交易必须要有一定的商品作为载体。
他们运来西方的商品,然后从这里带回特产,从而在两头赚取差价。
琉球刚好位于东亚的海上中心位置,加上董良的自由开放政策,这在保守的东方简直就是独树一帜。
这样的情况要是还发展不好,那就说不过去了。
“还是弢甫你运作的好,要是换了别人,那霸可发展不了那么迅速,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啊。”
董良确实很开心,脸上的笑容像是早上迎着朝阳盛开的太阳花。
“元首,你可不要夸我,就您搞的这些东西,我以前连听都没有听过,就连那些洋人看了您的方案都叹为观止。”
“咱们在交易所下的生铁单子有人接吗?”董良问道。
“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有自己的铁矿,只要咱们愿意付钱,他们会不间断供应,甚至愿意为我们扩大产能。”
果然,资本无国界。
董良在那霸建立交易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战争物资的需要。
生铁和铜一直都是董良手中紧缺的物资。
华族要想发展军力,发展生产都离不开铁。
不过大清的冶铁能力不足,陈得利在沿海收购了一圈立马就将价格给带了起来。
在没有自己的铁矿以及冶铁中心之前,董良必须要大量进口生铁。
那些港口要塞上的巨炮,有时候一门就需要上万斤的生铁。
而董良要在海上发展,以后就无法避免建立要塞。
护卫军的海军与洋人差距太大。
董良觉得华族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采取要塞加小艇的近海防御策略。
他制造了那么多的火箭艇,就是为了在近海浅水配合炮台与洋人的舰队周旋。
而制造火箭和岸防炮都是需要大量的钢铁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