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然,这是对直接送钱的人来说,也有送东西的,如果送的东西多,每样东西占据一行,这页的号就会减少。 对写人情的号,有些人有忌讳。 比如,不第36个上人情。 因为农村里有句话,叫“三十六,结巴头。” 意思反正不好。 谭木匠帮忙写人情不是一回两回了,老者一问,他就知道这位客人忌讳的什么。 老者点点头,道:“我看看人情簿。” 倒不是他不信任谭木匠,而是有不少客人都喜欢看一下人情簿,看看别人送了多少,特别是跟自己熟悉的人送了多少,好心里有个比较。 谭木匠对此习以为常,笑了笑将人情簿递给老者。 老者翻开人情簿,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的认真翻看,第一个写人情的江晓新礼币1拾贰圆整,后面写的人情最少的都是五块的,十几二十的比比皆是。 当然,也有不是送钱的,比如送苞谷100斤,稻谷60斤的等等。 “都送嘞么大的人情?” 老者砸吧砸吧嘴巴,暗暗心惊。 默默的把人情簿还给谭木匠,老者掏出几张毛票,有点讪讪的道:“王奎,写2块钱。” “好嘞!” 谭木匠应了一声,问道:“鬼斗魁还是大圭奎?” 老者道:“随便哪个奎都行。” 他是王秀菊的堂兄,六十多岁了,他们那一代人读书少,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是从小王奎王奎的叫着,也不会去管是鬼斗魁还是大圭奎,反正是这个读音就可以了。 谭木匠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笑了笑,提笔写下王奎礼币贰圆整。 担心老者看不懂大写的,又工工整整的在下面写了一个阿拉伯数字2。 王奎满意点头,将四张5毛的毛票递给江晓琴。 他原本只打算送1块的,可是看了人情簿以后,觉得1块钱拿不出手,就添了1块,写了2块的人情。 虽然在人情簿上仍然是垫底的,不过他觉得自己尽力了,心中安定不少。 拿了随礼的大前门,王奎默默离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