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们感觉,苏长歌此次到江南历练一番后,思考确实比以往稳重太多,一字一句皆是老臣谋国,利于江山社稷的国策。 事实也的确如此。 苏长歌在治理江南,与百姓接触的过程中,他成长了很多。 政策这东西,不是生搬硬套就有用。 施政必须得结合实际情况。 其次,基建是基础,没有这个,一切美好构想都是空中阁楼。 “既如此,此事也由你拿主意吧。” “银两找太子审批就可。” 老皇帝开口。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真的老了,完全跟不上年轻人思路。 还是直接给钱算了。 而太子此时的感觉完全跟他一样。 若说之前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他还能听懂,那么现在苏长歌所讲的这些,跟他之前所学的治国理念迥然不同。 但偏偏听起来又都有效。 人麻了。 “学生谢过陛下。” 苏长歌拱手,谢过金主后,继续道:“不过学生还有一事需陛下恩准。” “何事?” 老皇帝开口询问。 此刻,太子也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本以为基建就是全部。 没想到苏长歌脑子里居然还有东西,就算是天纵之才,这也太妖孽了。 道理方面不敢说,可在治国方面,除了礼圣外,文圣、亚圣、董圣、朱圣,远逊于苏长歌,简直又能怼人又能治国。 一时间。 看着面色平静的苏长歌。 太子心中不禁蹦出个一个念头。 全人。 惟彼君道,知晓民心,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强,此之谓全人。 掌握当君主的原则,知晓百姓的心思,了解性命的真情,所以驾驭天下才不费力,这样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全人。 这里的君主代指上位者。 显而易见。 苏长歌就是这样的全人。 想到这。 太子倒是没有嫉妒或者忌惮,因为这样的人已然超过常人理解范畴。 而此时,苏长歌缓缓开口。 “陛下,学生想将太学院改成学宫。” “大晋学宫。” “凡到大晋学宫的文人学者。” “自此以后,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年龄、资历等如何,他们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还望陛下批准。” 苏长歌出言,言辞振振。 这是他在牢狱中听完朱圣的话后,所想要做的一件事。 思想,不该被束缚住。 董圣和朱圣两人。 他们局限于儒道思想,认为人心纷杂,是因为诸子百家的学问引起。 但苏长歌以为不然,只要秉持仁义之心,行仁义之事,思想上有不同可以通过辩论、诘难,互相吸收各派的长处。 这对儒道,对天下而言才是好事。 时代在变。 道理也要顺应时代变化。 此外,苏长歌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将百家之道传承下去。 为往圣继绝学。 这个百家。 不仅是前人的百家。 还有当世之人、后世之人,形成一套体系,将学问一代代传承下去。 可能其中有些学问会随着时代而淘汰,但作为漫漫长夜中一闪而过的火花,它亦有它的价值,即便只是被后人缅怀。 亦足矣。 “朕准了。” 闻言,老皇帝爽快的答应。 换做是其他人,他还会怀疑是不是想讨好文人,招揽人心。 但苏长歌几乎必定是此世之圣。 正儒道之意。 俨然成了儒道的领袖。 他想招揽人心根本不需要用这种方法,只要振臂一呼就可以。 而且,老皇帝也想看看,苏长歌所提出的这些政策,到底有几分效果,那个璀璨辉煌的盛世,距离自己到底还有多远。 若是有可能。 他真的,真的好想看一眼,这样他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学生,谢过陛下。” 听到声音,苏长歌再次拱手谢恩。 站在旁边的太子看着。 他有种预感。 不久的将来。 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大晋将开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盛世篇章。 而后世无数子孙,将永远铭记这一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