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罢黜百家,统一思想!儒道之心,浩然正气!-《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第(2/3)页

    他虽然没有终结乱世,没有说服百家,但却留下了诸多道理。

    而此时,朱圣又说起了礼圣。

    “礼圣和亚圣一样,同样出生于乱世,但他的诸多理念与亚圣相悖。”

    “性本恶,就是礼圣所提出来的,他觉得天下太乱,不在于思想的纷乱,而在于行动,世人的恶行没有得到强有力的限制。”

    “为此,他所想到的答案。”

    “就是隆法重礼。”

    “以律法来惩戒恶行,以礼法来约束人的言行举止,教化世人向善。”

    “于是,在礼圣及其弟子,再加上法家的共同努力下,乱世被终结,天下最终一统,律法成了世人行为不可逾越的底线。”

    “在这点上,礼圣要比亚圣好。”

    “可也衍生出新的问题。”

    “同一个王朝内,各家学派、不同势力之间的权利斗争层出不穷。”

    说到这,朱圣叹了一口气。

    苏长歌则听的津津有味。

    亚圣和诸子百家的这段历史,与他前世某段历史较为相似。

    但自礼圣开始,历史就有很大出路。

    不过他的思想,倒是很像那位虽没被封圣,但道理却流传千古,惠及世人的荀子,论贡献而言,他丝毫不比亚圣要低。

    言归正传。

    亚圣和礼圣,他们都碰到了跟自己差不多的问题。

    自己是逐出儒家中的害群之马。

    他们正值乱世,百家争鸣,他们所做的则是逐出世间误导百姓的害群之马。

    亚圣想要靠道理来辩驳。

    可惜没有成功。

    而礼圣靠礼法和律法,想以律法威慑,礼法教化,但权势却可以无视律法,礼法也成了权势者维护自身合法性的工具。

    当然,再怎么也比打仗要好。

    至少礼圣的做法。

    将斗争都控制在规矩内,嘴炮成了常态,不像乱世那样动辄以命相搏。

    正想着,朱圣的声音再次响起。

    “董圣继承了亚圣之说,觉得天下之乱,不仅在于行为,还在于思想。”

    “王朝虽然统一,百姓得到安定,但诸子百家依旧在争夺天命,一个个都想着取代儒家,从而相互之间勾心斗角,攻讦算计。”

    “对此,董圣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王朝统一能平定乱世,那么思想统一便可以使天地大同。”

    “道理,只要一家就够了。”

    “于是董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诸子百家赶尽杀绝,焚毁百家之书。”

    说到这里,朱圣似乎想起了什么,叹道:“老夫曾见过董圣的残魂,就如你我现在这样,他将这些事情讲给老夫听。”

    “而老夫当时所困惑的问题。”

    “与你相差无几。”

    “罢黜百家后,思想上统一了,但又没完全统一。”

    “人有百性,对道理的理解各有不同,而为了追名逐利不择手段者,比比皆是,总会有人歪曲道理来牟取私利。”

    “百家的确没了。”

    “但儒家内部却多出了百家。”

    “他们一样操弄权术,一样视彼此为死敌,就如你之心学,老夫之理学。”

    朱圣开口。

    幽怨的看了眼苏长歌。

    虽然早在死前,他就想过自己可能会被后圣鞭尸。

    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并且,他也不怪苏长歌,因为自己的缘故,那群徒子徒孙的确不争气,没有其他学派,他们的日子过的太安逸太舒服了。

    而此时,苏长歌听完朱圣的这番话。

    对董圣的做法能理解。

    但却很难认同,毕竟百家当中亦有如墨家、农家这种学派。

    他们的思想或许和当时不太对付,但也没必要赶尽杀绝,焚烧全部书籍,完全可以将一些与民有利的东西保存流传下来。

    只不过,苏长歌也明白。

    他的这种想法。

    也只是因为自己是后世之人,看到了弊端,才会难以认同。

    设身处地的站在董圣当时立场来看,圣人又不是全知全能,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罢黜百家是董圣所给出的答案。

    想到这里。

    苏长歌目光看向面前的朱圣,已然知晓了他的解题思路。

    “所以前辈您当时想的办法。”

    “就是固定。”

    “清扫出儒家中多余的学派,只留下几支,并设立太学院,推崇理学。”

    “而有太学院在。”

    “理学在朝廷上必然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决定性地位。”

    “理学本身,便是将三纲五常、礼法律法固定,将思想牢牢锁死在理学规矩中,如此一来,变相等于彻底统一了思想。”

    苏长歌开口。

    理学的本质就是将儒家道理给教条化,成为儒教,礼教。

    以权势作为倚靠。

    给思想、道理一个客观固定答案,所有人都按照圣人的话来。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保证了思想不出乱子,但也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思想固化,儒道落寞,一代人不如一代人。

    不仅如此。

    那些追名逐利之徒,依旧大行其道。

    只不过以前是披着各家各派的皮,如今披着理学的皮。

    诸如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有几个不是理学出身?这些人对百姓做出过什么贡献?其中最好的,也不过是清廉不贪污而已。

    而此时,听到苏长歌的话。

    朱圣倒是坦然自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