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兼相爱,交相利!天工开物!江南粮价暴涨!-《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第(3/3)页

    金银珠宝美色皆可自取。

    但相比于理念而言。

    这些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甚至比不上受他帮助的老农的一句感谢。

    而苏长歌的这番话。

    无疑给了他更多继续坚持的动力。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

    这代表儒家圣贤,也承认他墨家之道将来必定大行于世!

    正此时。

    一道喊叫声突然响起。

    “喂,你们知道这老头笑啥吗?”

    清玄颇为直爽的开口,询问跟在孟胜身后的那批中年大汉。

    “清玄。”

    苏长歌出言喊了一句。

    接触到目光。

    明明活了上千年的清玄,却像个做错事的小孩一样,眼神左右躲避大人视线。

    “龙女性子直,老夫无碍。”

    孟胜此时摆了摆手。

    然后看向苏长歌,表情突然变得严肃,拱手深躬行礼。

    “老朽孟胜。”

    “代墨家谢过楚国公之言。”

    看到这一幕,他身后的墨家弟子没有半点犹豫,同样朝苏长歌深躬行礼。

    苏长歌见状没有说话。

    只是同样回礼。

    而他们这举动在旁人眼中,多少就显得有些奇怪,不明所以。

    但不得不说,双方互相深躬行礼的样子,竟让人有种格外赏心悦目的感觉,就像是两位君子,互相尊重彼此的为人和理念。

    很快,苏长歌和孟胜等人起身。

    “老丈,还请您居于江南。”

    “传授此地百姓墨家的技巧工艺,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改善生活。”

    苏长歌出言。

    墨家在诸子百家中动手能力最强。

    尤其是在工匠技艺上。

    因为讲究非命。

    即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人人都要自食其力,奋发向上。

    因此他们这群人对手工业格外热衷,毕竟田产他们没办法抢过来,但手工业却可以让没有田产的百姓也能存活下来。

    当然,墨家还有其他动手能力。

    那就是武力。

    他们崇尚侠义精神。

    遇见不平事是真的会去管,看到有人以诡辩欺人也是真的会上去抽两巴掌。

    这大概也是儒家恨墨家的原因之一。

    言归正传。

    在听到苏长歌的话后。

    孟胜想都没想。

    直接就一口答应了此事。

    “楚国公客气了。”

    “教授百姓工匠技艺,使其能自食其力,吾辈墨者义不容辞。”

    他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苏长歌刚才那番话,还有就是践行墨义,帮助灾民,同时看看能否从百姓中发展几个墨家弟子。

    “晚辈代百姓谢过老丈。”

    苏长歌谢完,继续道:“但今日天色已晚,而且安排百姓学习也需要时间。”

    “诸位不妨先到客舍内住下洗漱。”

    闻言,孟胜点了点头。

    “吾等一切皆听楚国公安排。”

    “但无需铺张浪费。”

    “只要有住的地方,有一口吃的就可以,不用特地招待我们。”

    他也知道现在急于传授百姓技艺没用,一切准备工作都还没做好,而节俭自苦,则是每一个墨家弟子刻在骨子里东西。

    闻言,苏长歌轻轻颔首。

    相比于自以为好意。

    他还是选择尊重墨家的习惯。

    常言道,墨守成规。

    这里的墨指的就是墨家弟子,成规则是墨家内部规矩法令。

    随即他看向身边小吏,说道:“你带诸位义士到客舍住下,他们有任何需求都尽可能满足,若是不行就过来向我汇报。”

    “诺。”

    小吏点了点头。

    “对了,老丈。”

    苏长歌从袖中拿出早已备好的书册,说道:“晚辈这有一本古书。”

    “里面记载了不少技艺方法,您等下放下行囊后,可以看看上面的内容,想来应该有些可取之处,对墨家有所裨益。”

    听到此话,孟胜愣了一下。

    啥?

    儒生教我墨家动手?

    随后,他瞥了眼苏长歌手中的书册。

    【天工开物】

    名字起得倒是响亮。

    但儒家就喜欢这个样子,越是不咋的的东西,越是附庸风雅取个好的名字。

    不过他对苏长歌印象还是很不错,所以很给面子的接过书册,回道:“多谢楚国公相赠,老朽回去之后一定会认真研读。”

    话虽如此。

    但他想的就是随便看两眼。

    毕竟儒家那群人懂个锤子的工匠技艺,即便是苏长歌估计也就只看过两本书。

    觉得上面内容还行就推给自己。

    殊不知我墨家的工匠技艺。

    永远位列世间前茅。

    如此想着,孟胜在和苏长歌告辞后,便带着弟子跟小吏走去客舍。

    然而,就在墨家前脚刚走。

    苏长歌还没来得及转身。

    就看到负责粮仓的官员急匆匆赶来,左右扫了眼百姓,上前小声道。

    “楚国公,大事不好了。”

    “咱们庐江郡,包括周围各郡的粮食售价,全都暴涨十几倍。”

    “粮仓的粮照咱们现在的用法。”

    “最多只能再坚持八日。”

    “而且....而且那群商贾现在还高价收购咱们派发出去的粮食。”

    官员开口。

    脸上露出一抹担忧之色。

    因为堆积太久出现陈粮和发霉等问题,因此一般官府存粮并不会很多。

    而苏长歌的以工代赈之法。

    好归好。

    但跟搞个两碗米汤每天吊着百姓的命来讲,耗费的粮食太多。

    所以需要花钱从豪绅商贾手上买,但现在对方不仅涨价,还高价收购派出去的米,这样一来,百姓必然会选择领取粮食。

    这对官府来说无疑是两难局面。

    不派粮,百姓饿死。

    坚持派粮食。

    那从豪绅商贾手上买粮所花费的银钱,可就是以前的十几倍。

    这谁顶得住啊!

    而苏长歌听到这番话,一刹那,眸中闪过几分冷意。

    豪绅商贾?

    自己顾及灾情,暂时没去找你们的麻烦也就罢了。

    现在反倒还自寻死路是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