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我岂将心向沟渠?-《大唐抗旨就能变强》


    第(1/3)页

    李二的本意,便是虽然长孙无忌推荐,说辞又无可辩驳。

    但我实在是不满意,却不好直接拒绝,毕竟要顾及你的面子,所以你自己谦虚一番,自己拒绝吧,然后我便顺坡下驴,驳回长孙无忌的这个提请。

    放在往常,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以萧瑀的智商,眨眼之间就能够反应过来,然后配合皇帝将这一出戏演好。

    君臣之间,这种事也不是干过一回两回,极有默契。

    然而现在,萧瑀心里想的却跟皇帝不一样……

    萧嗣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心里清楚。

    什么里应外合,什么“死间”都是扯淡,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李愔为了挽回萧家的名誉,拎着脑袋哄骗皇帝。

    现在萧嗣业的事迹在观众各地竞相传颂,连带着萧家的名誉水涨船高,使得族中上至耋老、下至孩童,尽皆吐气扬眉与有荣焉。

    南梁贵胄、诗书传家的兰陵萧氏,还真就未出过这等壮烈之子弟……

    旁人不知其中隐情,自可傲然四顾理所应当,他萧瑀每每闻之,却是羞惭满面,无地自容。

    便越发记着李愔的好。

    好姑爷啊……

    现在皇帝问及,萧瑀却不能像以往那般谦虚辞谢。

    虽然以前都是这般谦虚几句,然后皇帝温言勉励一番,将赏赐落实。

    大臣们不居功自傲,皇帝有功必赏,大家落得个皆大欢喜。

    但是现在不行。

    因为他唯恐一旦自己谦虚的说几句,旁边觊觎这个瀚海都护府大都护职位者,会出言搅合,致使皇帝改了心意,不再容用萧锐出任这个大都护。

    虽然这种概率很低,但绝非不可能。

    试想,李愔冒着“欺君之罪”的悖逆之罪,将萧嗣业通敌叛国之事实加以掩盖,更颠倒黑白的将“叛国”说成“死间”,一旦这等事情泄露出去,将是何等大罪?

    一个前途似锦的少年高官,注定了将来登阁拜相的人物,因此而遭到皇帝治罪甚至贬为庶人……

    且不说萧家从此失去一个将来强硬得不能再强硬的靠山,单单只是内心的负罪感,也让萧瑀不可接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