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待遇问题-《三国骑砍》


    第(2/3)页

    田信那边就是要节省编制,压缩行政人员的俸禄支出,使江都尹……即南郡地区能有健康的财政。

    表面上现在争端在于新朝是否尊奉季汉的一些传统、特殊之处,实际争的就是江都尹附带的一系列行政编制,以及都城的政治、经济待遇。

    别的不说,其他州郡的官员拟任、外放时,会有一条回避原则。

    而京畿出身的官员外放时,是不需要太过顾虑回避原则……这个原则很重要,有时候你再合适,可这条规则就卡死你了……甚至会卡死一批人,导致这个职务因为缺乏合适的官员任职而空缺。

    江都尹江都尹,承认这个官职就意味着承认江都尹辖区内的士民户籍属于王下民,是畿内户籍,今后各种新朝针对司州的利好政策也能援引、落实到江都尹。

    鄙视链自古就存在,古有国人鄙视野人,今有畿内鄙视各州,州治鄙视郡治……一层层下来,乡里人鄙视下面村社、里社的人,这些人又会鄙视住在山野荒僻地界的人。

    没有鄙视链的人生是没有优越感、幸福感的人生,江都尹编制更重要的不在于官吏的行政开支,就在本身的政治待遇上。

    先是有当年田信粉碎南阳豪强迁移江都的两万余户,后来又有陆续迁移到江都的朝廷百官的宗族近亲。

    如果保留江都尹,那生活在江都尹治下的这些人依旧能享受到新朝第一流的待遇。

    众所周知江都有便利的水运,是沟通长江上游、下游的重要贸易城市,还能向南连接岭南,能利尽南海。

    而本身有水网弥补,有《防疫救护十二策》为生活纲领,开发沼泽、湿地地区的天然险阻已然散去,使得农业拥有了极大的发展前景。

    这样一个商业、农业双重极大优势的大都市,如果再得到京畿郡县的政治待遇……今后不说发展成何等模样,起码能维护各家的正常发展,不会被北府体系出来的各种集团压制、蚕食。

    因此保住江都尹的编制,就是给荆益士人留一个自留地。

    这是长远的利好,而江都尹附带的庞大编制又是极好的入仕渠道。

    因此既想要江都尹的行政待遇,还想要保住冗杂的江都尹官吏编制。

    至于江都尹本地税租不足以支持行政用度……这是注定的,不从周边郡县吸血的都城,就不是好的都城。

    不仅诸葛亮的荆益士人亲旧集团在过去几年里迁徙江都,或在江都置业;关羽的荆州军旧部也有很多留在江都发展。

    当年荆州军的军吏,与诸葛亮的荆益士人亲旧集团……存在重叠现象也是正常的。

    如果江都尹裁撤,恢复荆州建制……那这些人将失去最大的果实。

    至于迁徙关中或雒阳,去充实这两个地区……抱歉,先秦、两汉的历史已经证明这是自取死路。

    再强的外地豪强,去了畿内只能沦为补血包,是充实京畿的资源,是以血肉的形式去畿内,依附于原有的筋骨。

    留在江都、保住江都尹编制,那他们将会有用十分明朗、开阔的未来。

    若是执意追求‘畿内’、‘王下民’这类政治待遇,那么就会被北府贵戚碾碎成渣,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被吞噬、兼并。

    京畿都城,历来是吃人的。

    看不上普通百姓那点微末血肉,就喜欢吃大族豪强,开张就能吃三年。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汉末的动乱源头之一……皇帝无法再迁徙地方大族到畿内,借勋戚、宦官等爪牙消磨、撕碎这些崛起的宗族力量;而宗族盘踞地方越发的强盛。

    皇帝为了压制外地豪强汲取资源,于是后汉就突然有了典型的宦官集团……这帮家伙是复杂的,即依靠皇帝,帮皇帝汲取外地豪强的资源;他们又出身地方豪强、寒门,依靠皇帝反对、攻击敌对的豪强大族。

    如果后汉能向前汉那样将各种崛起的大族强制迁移到畿内,化为王朝的血肉养分……那自然不需要豢养、壮大宦官集团。

    原来正常的消化体系完蛋了,无法恢复,才有了宦官集团这种畸形的东西。

    而后宦官集团得以传承,不是宦官强大,而是地方大族越发强大、根深蒂固……作为这些人的克星,宦官集团才得以一代代传承。

    现在新朝江都尹是否保留编制,影响的十分深远。

    甚至一切行政规划安排妥当的话,今后甚至能避免宦官干政……说到底,宦官的职权,与新朝的门下省近臣类似。

    当门下省近臣能替皇帝达到任务目标时,自然没必要经营宦官,借这种扭曲、不正常的手段去达成目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