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各方反应-《汉帝崛起》


    第(2/3)页

    “若汝用心苦读,怎会不第?”张宗汉怒而反问。

    张机埋头快步而出。

    ……

    像程昱、张机这样因求贤诏而动的人,天下间不知凡几。

    如果说求贤诏对缺乏入仕门路的人是一种机遇的话,那对士族名门及大官僚世家而言,带来更多的却是冲击与忧虑。

    雒阳东郊,袁氏田庄。

    汝南豪门袁氏大公子袁绍袁本初一直在此结庐守孝。

    今日,此处不似往常般宾客满座,反而颇为冷清,只有好友何颙陪着袁绍相对而坐。

    何颙,字伯求,当世名士,党人中坚。

    自党人谋划诛灭宦官失败,遭遇党锢之祸后,何颙便隐姓埋名,一边逃亡,一边结纳天下豪杰。

    袁绍慕名与之结识,二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

    实际上,将何颙看作袁绍的谋主更为恰当。

    何颙果然不负其名,为袁绍量身打造了一套快速成名策略——补服父丧。

    袁绍本为袁逢庶出之子,过继于袁逢兄长袁成一房。

    由于袁成早亡,袁绍虽然名义上与嫡嗣无异,但在袁家实际地位还是有所差别。

    何颙于是建议袁绍给嗣父补孝,以彰显德名。

    袁绍欣然同意,决定在雒阳城郊结庐守孝、补服父丧。

    守孝之余,一边暗地结交名流贤士,并为党人喊冤鸣不平,一边借家族之力上演不断拒绝朝廷征召的戏码,蓄养名望。

    不得不说,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汉时代,袁绍此举确是一条无往不利的无上捷径。

    一番操作下来,袁绍很快在士林中博得了贤能侠义的美名,连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有了巨大提升,几乎可以与嫡公子袁术相提并论。

    可以想见,只要袁绍一旦决定出仕,在袁氏及广大士人双重助力之下,必然能青云直上。

    只是,最近袁绍却感觉颇为不顺。

    先前天子命蔡邕等人举荐人才时,各大家族纷纷找关系将自家子弟塞入名录,袁绍看到机会,也托家族将其名字报上。

    他打算着,等到天子正式征召时,再以守孝为名加以拒绝。

    拒绝朝廷征辟一向是士人刷取名望的常用手段,更何况还是以孝道的名义,且拒绝的对象还是当今天子。

    如此以来,他必定能再次收获一波巨大的声望。

    结果哪知道事与愿违,此举竟然被天子看破,并单单将他袁本初一人的姓名从名录中剔除,而且还传话其叔父加以申斥。

    更出乎袁绍意料的是,天子颁布《求贤诏》,个中意味实在令他不安。

    “伯求,如今吾该何去何从?”袁绍看着何颙,面色沉郁。

    “袁公是何意见?”何颙反问道。

    何颙所说的袁公是指袁绍的私亲之父,袁家当代家主,曾做过太仆,现在为屯骑校尉的袁逢。

    何颙知道之前袁逢迫于压力,不得不斥责袁绍,实际是什么意见何颙并不清楚。

    “家中让吾安分守己,补孝期间,减少交际往来,免得累及家族名声。”袁绍撇了撇嘴,并不以为然。

    “其实在吾看来,天子年轻识浅,偶尔有敲打之举亦不用在意。想我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天子难道还真能禁我仕途不成?”

    “本初所言不虚。只是如今天子举动异常,若能少生枝节自然最好。”何颙浅笑,看破不说破。

    他精于世故,看得出袁绍不过是嘴上强硬罢了,如果真完全不在乎,这两天也不会闭门谢客了。

    “吾自然明白个中道理,只是感到可惜。也罢,先观望一阵亦无妨。”袁绍点头道。

    “其实本初完全不必因此烦恼,原本借天子扬名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以本初如今之声名,些许助益可有可无。”何颙开解了一句。

    “这倒是,此亦有赖于伯求之谋。”袁绍脸上终于有了些许笑意。

    “不敢当,本初之才德方为根本。”何颙摆手道。

    二人相视而笑,甚是开怀。

    笑罢,袁绍问道:“说起来,如今皇帝是什么状况?难不成真成了贤明有为之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