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小青今年还不到四十岁,是黄梅戏最年轻的梅花奖获得者,也是李俊的关门弟子。 本来杨小青并不是戏曲专业的学生,但是她非常喜欢戏曲,尤其是黄梅戏,在一次大型的演出活动中,她唱了一曲《女驸马》,结果,被当时坐在台下的李俊一眼就看中了,收为了徒弟,如今已经是黄梅戏的顶梁柱了。 这些年,黄梅戏发展的非常迅猛,大有超过豫剧和越剧的势头,毕竟黄梅戏跟其他两种戏曲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语言。 就算一些没有听过戏曲的外国人,在听了黄梅戏之后,都大呼“好听”“好懂”“好学”,认为黄梅戏就是华夏的“乡村音乐”。 黄梅戏应该是所有戏曲剧种里,非常贴近流行音乐的剧种了。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样的曲调,其实就跟流行音乐的感觉差不多了,脍炙人口,浅显易懂,学起来也非常的容易。 黄梅戏在华夏的戏曲大家园中算是一个“小辈”,从建国之后才慢慢的火起来的,所以,它还保留着属于它的那一份“纯真”和“质朴”。 因为不管是京剧,或者是昆曲,还有一些曾经辉煌过的大剧种,无一例外的有一种让人不得不深思的东西,就是所有的剧种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出自民间,都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一门吃饭的手艺,老百姓喜欢什么,我们就唱什么。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慢慢的崭露头角,剧种的发展开始受到大量的关注之后,尤其是获得了社会上层的关注之后,它的发展就会趋于繁杂,慢慢的要变得“高雅”起来。 就像是相声一样,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种街头的卖艺手段,说笑话,抖机灵,但是当相声在建国后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时候,有不少有思想,有文化,想要有作为的相声演员,开始对相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有一定的时代性原因,但是这样的手段,让相声在走入到了上流社会不久,就迅速开始崩塌了。 所以,现在的相声,只能活在小剧场,活在老百姓之中,再玩曲高和寡那一套,相声就要真的完蛋了。 京剧这些年也是有一种这样的感觉,虽然京剧并不难懂,但是有一些京剧演员就觉得我们的京剧是第一国粹,一定要高雅,一定要有格调,才让京剧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中,近些年来京剧的衰退是有目共睹的。 而黄梅戏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直保持着自己音乐的独特性,其实这些年来,已经有不少的黄梅戏演员提出了,黄梅戏的音乐太单调了,需要进一步的去丰富,而发展的方向就是往歌剧的方向靠拢。 还有一些黄梅戏演员主张,黄梅戏来自乡村,是一股“山野吹来的风”,而黄梅戏最可贵之处就是这股乡土气息,他们认为黄梅戏还是要保持“原汁原味”。 而李俊则是认为,两者说的都有合理的成分,她也看到了现在黄梅戏发展的单一性,希望黄梅戏有多元的发展可能性,但是绝对不能失去黄梅戏那独有的味道。 所以,李俊一直在致力于推广黄梅戏的同时,也是慢慢的摸索,如何让黄梅戏在多元的发展下坚持自己的独特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