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揪心的遗憾-《仙迹天下》


    第(3/3)页

    其三,宋江逢人必劝,先在梁山水泊安身,等待时机成熟,再去寻找机会等待大宋天子降旨招安。对于当时的朝廷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四,梁山上山头林立,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尽管统一在“替天行道”大旗之下,但是众头领之间,其实并不交心。梁山第一代领导人去世之后,其核心人物杜迁宋万朱贵等人地位低下沦为小喽啰;第二代领导人晁盖去世阮氏三兄弟及赤发鬼刘唐等也成了靠边站的人物。

    其五,有太多的朝廷官员加盟,比如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金枪手徐宁、双枪将董平等,这些人骨子里并不想造反,都想重新再被朝廷起用,因此和宋江的心思一拍即合。

    其六,宋江手下并没几个彻彻底底的农民,李逵是个犯事的,因为和别人斗殴,后来一路逃到浔阳,被戴宗收留;武松是打虎的好汉,后来做了县里的都头;倒把垂杨柳的鲁智深,以前是老种经略相公跟前的红人;被逼上梁山的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彻彻底底的人物倒是阮氏三兄弟,都是打渔的好手,还有就一些流亡江湖、占山为王、开小买卖、称霸一方的等等,可是却位卑言轻。

    其七,制定政策的军师吴用没有三国诸葛亮的高瞻远瞩,既不能提出像《隆中对》那样的战略决策,也不知道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因此只是迎合宋江小打小闹,其实根本动摇不了大宋的根基。

    其八,梁山英雄只打游击,抢到一座城池之后,并没有迅速占领,既没有张贴安民告示,也没有立刻派人把守,因此形同虚设,这种打游击的方式,其实不能有效的建立革命根据地。

    其九,梁山过于狭小,想要立足,其实太难,而且又要养活那么多山寨弟兄,因此既然不能带着弟兄去打天下,只有浑浑噩噩的等候朝廷招安。宋江的梁山起义终究要失败的,因为他们并没有提出什么先进的斗争纲领,也不想反对现行的宋徽宗政府,尽管大家都以为徽宗朝廷糟糕的不成样子,可还是要帮助宋徽宗去镇压在南方揭竿而起的方腊,至此宋江的一百单八将已经彻彻底底的变了味儿,变得那么的让人揪心遗憾。

    当然,这些都是外话,有点偏激。

    其实,宋江看的是很远的,宋朝的连坐制度是矜持于秦朝的,若是不在适当时候诏安,恐怕世代都要万劫不复。

    原文最后记载如下:

    上皇览表,嗟叹不已,乃曰:“卿等一百八人,上应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见存,又辞去了四个,真乃十去其八矣!”随降圣旨,将这已殁于王事者,正将偏将,各授名爵。正将封为忠武郎,偏将封为义节郎。如有子孙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袭官爵;如无子孙者,敕赐立庙,所在享祭。惟有张顺显灵有功,敕封金华将军。僧人鲁智深擒获方腊有功,善终坐化于大刹,加封义烈昭暨禅师。武松对敌有功,伤残折臂,见于六和寺出家,封赠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已故女将二人,扈三娘加封花阳郡夫人,孙二娘加封旌德郡君。

    战争,本来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情,若是不考虑细节,这么看最后的结局,还是可以接受的,要怪就怪宋江没有赶上好时候。

    哪怕不招安,再坚持几年,就到了靖康之耻。

    到时候金兵南下,官府哪还有余力来围剿他们,正是发展壮大的好时机,说不定中国历史就变样了


    第(3/3)页